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么(得道多助下一句怎么接)

本文目录一览:1、得道多助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2、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么?3、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下一句4、得道多助失道...

本文目录一览:

得道多助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
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《富贵不能淫》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

“多助之至”的上一句是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。原文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翻译:能行“仁政”的君王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;不施行“仁政”的君主,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中有一句名言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即那些遵循正道、行事合理公正的人,往往会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,而那些背离正道、行为不当的人,则往往会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。这里的“道”指的是正确的原则、公正的立场和合理的政策。

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么?
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《富贵不能淫》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

“得道者多助”的下一句是“失道者寡助”。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。全文主要阐述了在战争中,得天时、地利虽重要,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和。

得道多助下一句是失道寡助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,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指符合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,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。道:指道义、正义。寡:少。原文句子是: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

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,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这是一则成语,意思是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,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,这是一则成语,多用于书面语,含褒义,下一句为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
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下一句

以-释义:介词,可译,凭借原文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译文: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,不能靠疆域的界限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,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。
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下一句: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作者:《孟子》。全文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
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下一句是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该句出自《孟子》的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。全文强调了“人和”的重要性,指出即便拥有天时、地利或强大的武力,如果缺乏内部的团结和支持,最终也难以成功或长久维持统治。
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下一句是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。在这段文字中,孟子主要论述了战争中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三个因素的重要性,并指出虽然山溪的险峻可以作为固守国家的自然屏障,但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此,而在于能否威震天下,而威震天下也不仅仅依赖于武器的锋利。

这句话出自孟子的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故曰,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这里的“域”是指限制,使百姓安定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;“固”是动词,意为巩固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;“威”则是形容词作动词,威慑,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。

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么

1、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的意思是:施行仁政的人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,不施行仁政的人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。出处:该成语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是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一种观点。含义解析:这里的“道”指的是仁政和道义。当领导者或个体秉持正义、实行仁政时,就会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,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。

2、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的意思是:站在正义和仁义的一方,将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;而违背道义与仁义,只会让自己孤立无援。具体来说:得道多助:这里的“道”指的是“仁政”,即符合道义和仁爱的政治理念或行为。

3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释义:施行仁政的人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,不施行仁政的人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,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指站在正义、仁义方面,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;违背道义、仁义,必然陷于孤立。

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”下一句是什么?

1、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该是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,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,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,得出「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」的论断,阐明了「人和」的实质。短文最后以得「人和」的「君子」「战必胜矣」作结,突出地说明了「人和」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。

2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【译文】能行“仁政”的君王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,不施行“仁政”的君主,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。

3、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中说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”这里的“畔”字通“叛”,是背叛、反对的意思。

4、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

本文来自作者[百科网]投稿,不代表个人日记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q978.com/post/13523.html

(20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本站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4条)

  • 百科网
    百科网 2025-07-01

    我是个人日记网的签约作者“百科网”!

  • 百科网
    百科网 2025-07-01

    希望本篇文章《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么(得道多助下一句怎么接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
  • 百科网
    百科网 2025-07-01

    本站[个人日记网]内容主要涵盖:个人所思所想,工作日常,搭建教程,天气预报,生活百科,小知识

  • 百科网
    百科网 2025-07-01

    本文概览:本文目录一览:1、得道多助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2、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么?3、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下一句4、得道多助失道...

    关注我们